慢就是快

(Photo by Filip Bunkens on Unsplash

下面这是春节返深后第一天,我总结假期期间学习的一些内容,当时写了想发出来,后来被耽误了就没发。

从1/24日到3/28,这是迄今为止在家时间待得最长的一个春节假期。2个月的时间里面,做了下面这些事情:

  1. 基于Python生态做了几十次standalone K8S和Docker-compose应用程序的开发和部署,期间遇到很多问题,解决一个冷不丁地又冒出来一个,这是软件开发这个行业的常态,各种细节问题层出不穷。

  2. 基于”未来的软件都将运行在容器里面”这个理念,花了2周左右时间学习Go语言,算基本入门吧,这门语言最大的优势是基于CSP模式在语法层面支持高并发,并且与容器技术紧密结合(Docker和K8S就是使用Go语言来构建),非常值得学习,今年会继续加强。

  3. 学习了Django开发,照着教程从0到1一行一行代码写了2个项目,基本可以独立担当Django主力开发角色,目前还差Django Restful Framework这一块,回去了马上补齐。

这里面每一条都是一行一行敲代码边写边学,有时遇到问题被卡住,就产生消极情绪,埋怨自己学得慢,过几天问题解决后自信心又慢慢恢复回来,总是感觉”时间不够用”。

最近重新在B站学Flask开发,一行一行敲代码,就觉得以前学的那些Flask开发简直像是白学,不仅缺少练习、还欠缺一个系统性层层深入的过程,并且不够全面,对基于Flask生态的开发漏掉了很多环节,比如其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Restful api的设计,这几天重新学才把它给补上。

没办法,谁叫自己以前没接触过网络编程呢。不会的东西刚开始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,急不得,古人说”欲速则不达”确实非常有道理。一想求快,心态就会乱,动作就会变形,学生时代至今的很多年里,我可能都是这样一个状态吧。

有时候挺羡慕那些学东西特别快的人。如今细细一想,那些学得非常快的人我估计应该是早就有基础,在自身耐心和学习能力不差的情况下,稍微学一下就做到了触类旁通,这种人有点像黄蓉,桃花岛上各类诗书礼仪、武功秘籍、奇门遁甲之术已在爹妈身边耳濡目染了个遍,他人一教,看一眼马上就会。我不具备这个能力,只有笨功夫慢慢学,像郭靖那样。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,即便黄蓉这样的人,要想精通一门技艺,也还是需要付出大量持续不断的练习,绝对没有《21天精通降龙十八掌》类似的技术一说。

上周面试了一家大公司的Python后端开发岗,结果令人遗憾,没过。面试官问到了两个薄弱环节,一个是问我Nginx服务器怎样可以做到一台机器上配置多个站点?第二个是让我写快速排序算法。坦白说,Nginx到现在我都没接触过,这自然是答不上来;面试之前压根没想到他们会面算法,问得我一脸懵逼,直接说”我就不浪费时间了,算法这一块没准备写不出来”给跳过了。

后来跟朋友聊天,他说大公司面试一般”重道轻术”,因为”术”的东西,只要你人不傻肯学,迟早都学得会,”道”的方面专考应聘者基础;这下Todo事项里得加上”算法”这一条了。

目前我的计划是,4月份继续加强Django和Flask生态的学习,学到可以完完全全独立做出一个成型的应用来,预计大概还需1个月的时间;5月份学一下小程序开发,它属于HTML5前端页面展示范畴,前端并不是我想要的重点,但我的后端服务需要找一个地方做展示,移动端上目前看小程序是最合适。另外听说小程序设计框架和VUE挺像,要是掌握了它,后面顺便拓展到VUE可能就不是一件难事儿了,预计花2个月左右的时间吧;7月份及后面就是继续学Go语言了,学这门语言既是兴趣也是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,写后端程序的过程中,估计会穿插着加强一下算法,今年的下半年估计就死磕在Go语言上面了。

从2010年毕业到现在,已入职场10年,很惭愧前两年我才彻底想清楚了自己想要的职业方向是,以技术为核心能独立做产品的软件工程师。在这10年漫长的职场生涯里,前面5年那些写Cobol编程的日子,基本上都是做重复性的内容,对目前想要的结果可以说是一点帮助都没有,相当于5年时间白费,这也是”快不起来”的重要原因。

大西洋暖流 wechat
欢迎订阅大西洋暖流